四川成都中农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 青年领军 彭星云
人才队伍
青年领军
彭星云
发布日期:2022-08-05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四川成都中农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

彭星云,博士/副教授

电话15210776290  E-mailpengx@cau.edu.cn

研究领域及方向

1.杂粮产品的加工与利用

2.淀粉的新型结构表征技术与应用

3.植物蛋白和谷物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拟参加的产业技术平台:农产品绿色加工中心

 一、 已有研究基础与成果

1. 特色杂粮深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开发了风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青稞、荞麦、小米等杂粮食品,包括代餐型能量棒、休闲烘焙和巧克力食品、杂粮乳饮料、冻干速溶小米粥等,已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加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其中,荞麦咖啡系列产品和加工技术获得第十届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会二等奖。研究杂粮中小颗粒淀粉组分的加工利用创新技术,承担国际横向合作项目1项,获最佳技术方案奖。

2. 淀粉质谷物食用品质研究创新

从淀粉分支簇与淀粉质谷物原料食用品质的关联出发,发明了微量淀粉直支比的高通量荧光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解决了当前淀粉直支比测定技术存在的经济、灵敏和高通量方面局限的问题,累计发表相关论文4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合作课题1项。

3. 植物蛋白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创新

研究和揭示豆乳、腐竹、发酵豆乳的传统和现代豆制品的品质形成理论,建立针对感官、质地等食用品质的调控技术,建立我国大豆原料加工适应性评价模型和数据库,累计发表相关论文5篇,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企业合作项目1项。 

 

二、 拟结合四川农业和食品加工业需求开展的工作

1. 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成员,支持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的杂粮深加工产业发展,拟围绕当地技术需求,开展青稞、荞麦等耐寒耐旱杂粮食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与转化。

2. 针对四川省特色豆制品的产业化和品质提升技术难题,基于大豆原料加工适应性评价模型助力徽记食品等四川豆制品企业利用优质大豆,开展提升植物肉口感和豆干、豆花等休闲豆制品品质的技术创新。

3. 利用淀粉精细结构解析技术和高通量淀粉直支比分析技术,支持四川“特用粮育种研究中心”的粮食育种工作。

 

三、代表性论文及专利

1. Zhang J., Peng X.*, Guo S.*(2021) Protein-lipid film (fuzhu) prepared from soymilk: Effects of soymilk convection on its formation,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1, 110909.

2. Peng X., Yao Y. (2020). Molecular rotor as a structural probe of glucan polymers: Amylopectin, phytoglycogen, and their β-limit dextrins as model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50, 116859.

3. Peng X., Yao Y. (2018). Small-granule starches from sweet corn and cow cockl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amylopectin branching. Food Hydrocolloids, 74, 349-357.

4. Peng X., Guo S. (2015).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oymilk gels formed by lactic fermentation: a comparison of soymilk prepared by blanching soybean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od Hydrocolloids, 43, 58-65.

5. 彭星云, 王一鸣, 宗厚汝, 黄明飞. (2021). 一种挤压耦合淀粉支链修饰的荞麦乳饮料基体及其加工方法. CN114223724A.